電腦會思考?英人機鬥智更新日期:2008/10/14 04:09
〔編譯陳成良/綜合報導〕英國瑞汀大學十二日舉行「勒布納人工智慧獎」決賽,由五套電腦程式跟真人裁判展開對話,以驗證「電腦到底是否真的會思考」。結果五套程式中,「艾爾博特」(Elbot)成績最好,騙倒了三人,命中率達二十五%,但仍比通過「圖靈測驗」(Turing Test)的目標低五%。
主辦單位邀請十二名「審問者」真人裁判坐在一個有分割螢幕的電腦前,並分別與真人及電腦程式針對任何主題進行文字對話。五分鐘後,審問者必須判定哪一邊是真人,哪一邊是電腦程式;倘若審問者答錯或者不確定,就會判定電腦程式成功騙過審問者。
這場決賽的人機「鬥智」頗為精彩。談話紀錄顯示,一些裁判為分辨人與機器,就眼睛顏色乃至全球金融危機提出刁鑽問題。程式們也「兵來將擋」,能答則答,答不出就閃避。譬如就當天天氣狀況,名為「尤金.古斯特曼」(Eugene Goostman)的程式回答:「當然是藍天!」
參與決賽的程式還採取不同戰術迷惑裁判。尤金經常提及「家鄉奧德薩」和「住在美國的姨媽索妮亞」。名為「克萊佛博特」(Cleverbot)的程式則用幽默調侃試圖唬弄裁判來證明自己是「人」。
領先電腦展機鋒 暗示自己就是機器
成績領先的「艾爾博特」則拋出挑釁性答案,有時甚至暗示自己就是機器,反而令裁判難辨真偽。譬如,回答「今天過得怎麼樣?」時,它說:「糟透了!今早我錯把牛奶倒在早餐上,結果還來不及吃,它就生鏽了。我本來應該倒油。」艾爾博特創造者羅伯茨說,艾爾博特遇到難答的問題時,會試圖主導談話,進而引開話題。
英國數學家圖靈一九五○年在論文中指出,交談能檢驗智慧。如果一台電腦能像人一樣對話,它就能像人一樣思考。圖靈因此獲稱「人工智慧之父」。美國科學家兼慈善家洛伯納一九九一年設立人工智慧年度比賽,分為金、銀、銅三等獎。如果程式不僅能以文字形式通過交談測試,在音訊和視訊測試中也能過關,則獲金獎;如果它能在更長時間文字交談中騙過至少半數裁判,則獲銀獎;如果未達到以上標準,則每年測試中騙過最多裁判的程式可贏得二千美元和一枚銅牌。
從首屆比賽至今,尚無程式達到金獎或銀獎標準。